灵活, 可操控,防御力强……程尽脑子里迅速闪过了之前路时今的那段演示,关于飞跃者, 令她刻苦铭心。

  小飞跃者灵活变换为各种形态, 有材质的作用,但同时, 也是有结构的作用。

  当时的程尽不太看得出来,但是现如今一回想, 立马就能发现与真正飞跃者不同的地方。

  材质,结构等等, 都不一样。

  程尽一边回想着,一边在纸上描绘着......

  小飞跃者的机甲结构关节挨个出现。

  程尽看着, 突然有了灵感。

  小飞跃者是多变性包括可伸缩性的结构, 材料也支持,她不一样,她需要改革。

  打散, 重组, 分割,植入......最后,结构完成。

  而这只是其中一部,只靠结构是没有办法提高多少防御值的, 那么接下来, 就是从其他方面增强。

  程尽想着,开始动手建模。

  当机甲开始初具雏形的时候, 程尽停下了手。

  不对,即便如此,轻型机甲的防御值提升了, 其他方面还是一成不变的话,有什么意义呢。

  创新,一个优秀的机甲师,一个真正的研究人员,需要具备很多点,而创新,尤为重要。

  如果只是单纯提高防御值,这个方法所有人都想得到,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这么做,哪怕轻型机甲的防御值有所提高,又有什么意义呢。

  假如她是驾驶者,这一点防御值加在身上,轻型机甲要么不会被抓,要是被抓住呢,这点防御值起到的作用大吗?

  程尽摊开手,闭上眼睛,她将自己陷入一片幻想里,幻想着她是一个轻型机甲的驾驶者,她会需要什么?对她而言,真正的“防御”又是什么?

  是,速度,极致的速度,是极大范围与精准的探测能力,是轻型机甲被放大后的所有优点。

  程尽睁开眼,对着之前已经初具雏形的模型,按下了删除。

  “她这是在做什么?”还是空间工程院的院长,“她这不挺好的嘛,想重来时间就赶不上了呀。”

  他说的没错,此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,众多考生已经走到了制作的环节。

  没有人回答他,机甲研究院的院长露出了些许欣慰的笑容。

  程尽确实是个惊喜,和当初的尹喜一样让人意外,她有天赋,有潜力,性格也很稳。

  一旁正把玩着程尽刚刚制作的粒子枪的奚言看到了他这个表情,勾唇一笑。

  结构还是那个结构,但已经不是程尽优先“优化”的地方了,她这次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操作系统上。

  通过加入更多的计算公式提高探查范围,提升飞行速度,最高速度可达到每秒70公里,同时也大幅增强了轻型机甲的影身功能。

  但是......感觉少了些什么......

  思路断节,程尽停止了动作,将完成一半的模型导入模拟操作中。模拟操作的过程会实时反映出机甲的数据。

  有利有弊,在大大提高它的速度的同时,平衡系统略有失衡。

  轻型机甲战斗中,平衡系统发挥的最大优势是哪里呢?程尽一边看着全息屏幕上机甲的身影,一边想着。

  可掌控性?这台机甲出色的操控系统和计算能力可以弥补。

  那么,还差哪里呢......程尽不喜欢这个状态,正如许多设计者那样,如果不知道这个作品的不足还好,要是知道了,怎么都无法忽略掉,想破了头,也要达到自己心中的预期值。

  程尽对于轻型机甲的实际操作经验几乎没有,哪怕是在征途,也没有去尝试实际驾驶。

  她太忙了,每一天每一步时间都被安排好,自己紧着自己的节奏,规划来生活,学习,因此漏掉了一些东西。

  程尽开始想起之前的战斗,在征途的一切,风月和舒郁将15点防御值的称号拍出了5000星币的高价......10星币摸一次在团队赛里的坐如山,擂台上展开又收起来的护盾......

  等等,护盾?

  缺失的那一部分,也是最重要的题干,防御力。

  程尽之前在擂台上就靠手操系统完成了随身护盾的成就,护盾有很多种,比如重型机甲的护盾多以采集信息为主,有预警作用,释放过程不能移动,范围很广。

  中型机甲和轻型机甲都有两种护盾,第1种是在打斗过程当中,可以通过特殊操作特殊装置以及程序来进行启动的,但都是短暂启动,存在时间不会超过一秒,所以特别吃时机,哪怕只要有一点点失误都不行。

  第2种的话是部分机甲损坏值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,会启动自动修复功能。在自动修复期间的话,机甲本身会被一个非常坚硬的护盾给笼罩着,除非外力以及它修复完毕自动脱离,驾驶者如果这个时候被困在了里面,会无法从里面打开。

  程尽之前通过了机甲的手操系统,可以实现在战斗中较长时间维持护盾的操作,当时她就有做过猜想。将这个方法简化,然后融进其他机甲。

  现阶段的技术显然不太可取,但是也不妨碍她植入这个程序,可以将不到一秒的护盾值提高至两秒,也能大大增加驾驶者的防御力以及容错率。

  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,仍旧是卡在了考试结束之前,程尽和周围的同学,一起提交了作业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