驾车大约一个半小时,方羽一家就从伦敦来到了牛津。

 牛津市位于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的交界处,因古代可用牛拉车即可涉水而过,因此得名。现在则是因为牛津大学闻名于世。

 将行礼放在临时定好的酒店中,方羽便和自己的父母步行前往牛津大学。前世的方羽一直有个名校梦,没想到今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。

 这还是方羽第一次到牛津市,不管是前世还是今世。一路上他看到不少英国的古代建筑,它们与周围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,方羽感觉自己穿梭在古今交融的时光之中。

 在一个十字路口,方羽忽然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煎饼摊子,摊主是一个华人。

 “爸,妈,你们吃煎饼么?”指着摊子,方羽问道。

 “好久没吃华夏小吃的了,还挺想吃的,你呢?”方明对身边的赵慧兰问道。

 “你们爷俩一人一个,我吃你的就行。”赵慧兰对方明说道:“煎饼有点干,我去买点咖啡。”

 在英国生活了数十年,赵慧兰已经养成了凡事喝咖啡的习惯,而方明则依旧喜欢喝茶。

 “老板多少钱?”来到煎饼摊前,方羽直接华语问道。

 听到熟悉的乡音,摊主抬头一看,自家摊前站着两个和自己一样黄皮黑发的华人。

 “一个五英镑,你们给三英镑就行。”摊主说道。

 “来两个。”方羽说道。

 “老哥,从哪来啊?”方明问道。

 “泰山青岛。”摊主一边做着煎饼,一边说道。

 “哎呦,我也是青岛的。”听到摊主的话,方明脸上露出了高兴。

 “哎呦妈,老乡啊!大兄弟啥时候来的英国啊?”听到方明的话,摊主脸上也满是高兴,手里活计却没有停下。

 “来了快小二十年了。”方明回忆道。

 “那大哥,你比我来的早,我才来两年。这不,我女儿来牛津念大学,我不放心就跟着她过来了。在这摆摆摊,挣点辛苦钱。”摊主说道。

 “巧了,我儿子今天来牛津报到。咱两不仅算老乡,咱们儿女也算是校友。”方明说道。

 “那还真巧勒。今个两个煎饼不收钱了。”摊主说道。

 “那不行。”方明连连摆手:“一码归一码。”

 这时候,赵慧兰也端着三杯咖啡走了过来:“你们聊什么呢?”

 “这是老乡。”方明向赵慧兰介绍到:“叫,叫~”

 “梁飞云。”摊主连忙说道。

 “梁大哥,今年贵庚?”方明问道。

 “属龙的今年45了。”梁飞云说道。

 “那没喊错,我今年43,比梁大哥小两岁。”方明说道。

 听到是自己的老乡,赵慧兰脸上也露出了高兴。三个人就在十字路口攀谈了起来。

 接过梁云飞递来的煎饼,方明将钱递了过去。双方道了别,方羽一家三口继续向牛津大学走去。

 似乎是被梁云飞勾起了回忆,一路上方明与赵慧兰都在回忆他们在国内的事情。

 一边吃着煎饼,一边听着的方羽也从自己父母的聊天中,了解了他们。

 自己父母也算是当年第一批出国的,一个来英国学了医科,一个来英国学了法律。这两个专业都只在英国本地有效,因此两人就都留在了这里。

 后来通过英国老乡会,两人相互认识,然后一路走进了婚姻殿堂。

 虽然一直生活在英国,但是两人却对自己的祖国包含感情。在08奥运会全球传递圣火的时候,他们还特意去加油助威。当需要海外捐款的时候,他们也慷慨解囊,尽自己绵薄之力。

 父母都是这样,在他们教导下的方羽虽然生活在英国,但是内心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的情感。

 牛津大学离刚才的路口不是很远,方羽一行走了十几分钟,就看到了绵延不断的英国古代城堡式建筑,那就是牛津大学。

 在校工的帮助下,方羽很快就办理好了入学手续,拿到了校园卡。

 “爸妈,接下来干啥?”将手中看了又看的校园卡收好,方羽问道。

 “以前我就听说过牛津大学是世界第一学府,虽然在英国十几年了,但是从来没有来过,今天正好趁儿子报到的机会,我们一起逛一下学校吧。”赵慧兰对方明说道。

 “好。”方明一口答应。他也想借此回忆回忆自己在学校的美好时光。

 牛津大学校园内,不少年轻的男男女女坐在草地上,或是看着书,或者听着歌,或者干脆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。路上,来往的学生手拿书,背着包,或是走路,或是骑车,还有滑板的。一切显得富有生机活力。

 正当方明和赵慧兰走在前面,一边指指点点,一边小声交流着,方羽像电灯泡一样吊在后面,左看右看的时候。

 方羽忽然发现在一座三层楼高的圆顶大理石建筑角落里,一个黑头发的女生正被三个白人女生围着。

 黑发女生抱着好几本书,脸上有着泪痕,而身边几个女生面露凶猛,在叽叽哇哇对黑发女生说着些什么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